世俗人的眼光會覺得像她這樣在便利店打工的成年女性一定文化水平很低又沒什麼自己的想法吧?我不禁聯想到法國小說《刺蝟的優雅》的女門房
卡繆《快樂的死》:怎麼活過,才能快樂的死?
翻了自己的舊文章,發現好幾年前寫了〈如果有追求快樂的可能〉是讀了卡繆的《快樂的死》後的隨 […]
I am what I read——成為「我」的十本書
喜歡的書很多,我只能選擇十本讓我變成現在這樣子的書。 寫完十本「為什麼要選這本書?」後發 […]
《重返查令十字路84號》:二十年後海蓮終於來到了倫敦
有陣子喜歡寫關於女作家的文章,其實我對海蓮漢芙並不了解,也只讀過她的《查令十字路84號》 […]
【散文】人生也不過是場戲
這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想法, 「人生如戲」的概念出自於莎士比亞 《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中Jaques的獨白,世界是個舞台,所有男女只不過是演員。
《在一起就好》(Ensemble, c’est tout):小人物在城市奮鬥的現實
《在一起就好》中三人的友誼成形與發展超乎常理卻又讓讀者認同,在世界任何一個都市生活的人都可能因為孤單無援而關注另一個寂寞人。
《異鄉人》卡繆的矛盾
卡繆領了諾貝爾文學獎,但他的兒子認為他不想進入先賢祠;卡繆看到家人出現在公共場合會感到不自在,但又覺得不應該對此感到羞愧⋯
【閱讀】《被埋葬的記憶》|你願意想起傷痛嗎?
2017年石黑一雄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不久我買了《被埋葬的記憶》(The Buried Gi […]
在《月亮和六便士》中看見的不只是夢想與現實
《月亮和六便士》是以敘述者的角度回憶一位在倫敦交易所工作的股票交易員在40歲時突然拋妻棄子到巴黎學習繪畫,但故事包含他與當事者相處的記憶和其他相關人的陳述。作者也擺明有些部分「他並不清楚」,而即便是他還記得的片段或者透過別人回憶,也一定以自身主觀意識來對故事加油添醋!
《別說你害怕》索馬利亞女孩追夢的故事
《別說你害怕》是我贊助某媒體得到的一本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書。若不是贈書,我肯定它永遠不會出現在我的書架上,即使是得到的,我也從年初放到上週才打開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