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中國的媒體工作過,我知道「國際婦女節」這個節日對中國人而言很重要,不論是淘寶、天貓等電商趁此做行銷活動或是各大媒體對勞動婦女的歌頌⋯⋯此節日對於中國人而言是有意義的。
我也不是什麼事都要講求political correctness的人,只是到了國際婦女節這類屬於社會主義創建出來的節日,台灣人又是要以什麼態度或理念去「慶祝」?用了「慶祝」這個動詞,但只是我找不到適當的詞,說的充其量是電商上的促銷活動,但說到此又不得不問,我們有許多折扣促銷的時機,為何在這天也要來個熱鬧?
剛好前幾天和荷蘭人聊到,說他週末和朋友有活動。我開玩笑地回:「因為婦女節嗎?」他回:「我根本沒注意到這個。」
我又無聊的提了一下:「對啊,這明明是社會主義的節日,台灣人卻還會有活動。這大概就是我們沒有對歷史沒什麼概念吧?」我跟朋友們經常會開這類型的玩笑,在私下其實沒有這麼多「意識形態」要顧及,只是常想多數台灣人不是最討厭任何與中國有關的事情?(雖然這不是他們創建的節日,不過我以為大家說不喜歡中國是不喜歡其代表的社會主義思想。)
原本寫這篇文章,是假設大家知道國際婦女節的緣由,但在此還是補充說明:在1917年3月8日,在俄羅斯帝國首都彼得格勒,紡織女工舉行罷工及遊行,遍及整個城市,也導致俄羅斯革命的開始;七日之後,俄羅斯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臨時政府確保婦女擁有投票權。1917年,蘇俄將3月8日定為國定假期。這一日在1975年聯合國正式確認之前,慶祝的地區主要是社會主義國家。
許多大眾對歷史的無知或普遍上「其他(國家的)人(國民)」認為我們對歷史的無知乃至於某次我在一酒吧遇到一位中國籍工程師,問我知道那天(6/6)什麼日子,我直接說是「D day啊」。忘了前因後果,總之他會問那無聊問題讓我覺得好像認定台灣人什麼都不懂,有時台灣同胞在國際學生團體中也會被嘲笑意識形態的混淆,但很多人以為自己只是無故被中國學生攻擊,我依然認為是與媒體有關,許多人在本能上覺得自己應該要討厭什麼,沒有探究其原因。
忘了當初為什麼會從三八婦女節有了這些感觸。現在想起來中國人問我D-day有可能是當日的活動是俄羅斯人舉辦的,或許他是在激怒我們中華民國曾為同盟國。
其實我要說的只是,假設我們對於女權的關注就是一年一度的某個日子,大家根本也不記得為什麼是這個日子,突然間的要大眾關注女性在社會中的權益,似乎顯得太落後了。不禁想到十年前大學畢業去上海,正逢舉辦世博會的期間,一路上都是「如何當文明人」的相關標語,當下就覺得這個地方也太不文明了、原來上海人還稱不上文明。所以在台灣根本沒必要此時再來歌頌女權,我們早該在日常中關注的。
正確來說,婦女節本來的確是屬於共產主義的,而在1975年被聯合國認定為「國際婦女節」開始慶祝該日子,但反正我們也不是聯合國的一員,這又與我們何干😂
Emma Watson在擔任聯合國婦女署親善大使時演講說:「如果你相信平等,你就是女性主義者。」以在台灣生活長大的經驗中,我從來沒有感受到任何女性受到壓抑的情況,國中男女生都要上家政及工藝課、高中大學也是男女生都有軍訓、出了社會後我的薪水還一直都是部門裡相對高的,沒有出現男女同工不同籌的事,雖然這是我比較幸運。唯一感受歧視的部分大概只在部分學校最低分錄取分,女生比男生稍微低,這是為了要平衡男女生的比例,在許多先進國家依然還是如此,而我一直覺得這是性別歧視。
前幾天看朋友分享《82年生的金智英》讀後感,據她說那類對媽媽的社會評價在台灣的社會也還是存在的,所以我也不是否認女性被打壓的情況。再度強調,我只是認為在特定日子需要被關注,也就代表我們無法本能地做到性別平等。
去年看Reese Witherspoon採訪各職業出色女性的節目,才知道即使在美國,女性擔任某類型的職位也都還只是少數。我很驚訝的看到其中的某些數據,例如台灣早就有人創立女性的媒體也有成立大多數為女性的企業,但在美國出現的時間卻是很最近,不過這些在我的概念中也是稍微偏激。
此時,我們卻還在媒體中閱讀到大量的女性主義文章,是否說明直到今日我們還不明白如何達到平等?或是這根本是無法達成的任務?
補充說明:中華民國在1990年前是會在三八放假半天。
不記得當初寫這文章的起因,但我發現自己的想法原來沒有改變過,女權是屬於日常的事情,不需要一直宣導,和我之前寫的〈這世上不應該有女性主義〉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