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大衣|第一人稱視角說自由

blond woman in black standing at seashore and seagulls flying around

對照上個月寫的紅色大衣|第一人稱視角談命定論

我大概是個很容易被看懂的人,通常身上的配色以黑色為主,從來沒有粉色的公主夢。

人們對穿黑衣服的女孩有一種刻板印象,但我最討厭他們拿著色彩心理學的理論來煩我,即使那些「解讀」放在我身上都蠻準確的。其中有說看人很準、個性鮮明、看中自我價值、內心敏感,穿黑色是為了穩定自己——這也是我習慣穿黑色的原因。

一開始穿黑色衣服,當然沒有想這麼多,僅是直覺挑選自己最舒服的顏色,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是如此。穿著我媽最常買給我的ELLE童裝,黑色洋裝、百褶裙、褲子、皮衣⋯⋯是我自由選擇成為一個愛穿黑色的女孩,那成為我的標誌,個性也逐漸形成。

還有,若將衣櫃塞滿整排黑色的衣服有一種特別時尚的感覺。看上去是有成就感的。

喜歡看起來有點距離感。這點還是有用的,有印象以來,就沒有外人把我當成小孩子,好像因為黑色讓大家對我都是很客氣,儘管我的個子很嬌小也沒人會因此忽略我,大概也是黑色展現出的氣質吧?


紅色大衣|第一人稱視角談命定論和《千年家族》有關係,黑色大衣也接續著這個事件。據說,猶太人穿著黑色的衣服是為了彰顯每個人的獨一無二,「只有外觀越接近,越能看出一個的特質」這是他們的解釋,而色彩學上也有相同的說法,穿黑色的人是想讓人注意到他們的內在。

我是一個矛盾的個體,因為名字和外型,從小就是被老師特別「關注」的人,又非常厭惡被人注意到,總想著低調一點,於是都穿著黑色,反而成為強烈的個人形象而更加被人注意,後來我也只好適應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和約瑟夫見面的前一晚參加了一場派對,穿著黑色大衣,我是現場唯一的外國人,大家跑來跟我說話也未必是「著黑色的女孩較顯眼」,只是因為外地人的身分,他們好奇想認識我。當時我說了自己隔天要去Strasbourg,這也成為一個很好的話題,紛紛提出意見告訴我猶太人是如何的。

「但你應該也知道⋯⋯」

走出派對現場時我嘆了一口氣,我知道那煙味隔日不會退散的。


我說,不應該穿著紅色大衣與不該邂逅的人相遇。當時我失去了自己原來的形象,或許黑色大衣所表達出來的氛圍不會是他要接近的,但之後所有的見面我都是穿著黑色。穿著千鳥格的洋裝和小羊皮衣外套,相視而坐的地鐵車廂內,他伸出手將要碰到我膝蓋,還是收回了。

那是黑色衣服的距離感。

〈那些懷疑的人〉

寫這篇文章時,剛好播放著這首歌,而我覺得很適合現在聽著,翻譯了前幾句。

我喜歡懷疑的人

聽太多的人

他們的心在擺動

我喜歡會說話的人

並且自相矛盾

並且不譴責自己

我喜歡動搖的人

所以有時他們看起來

能夠判斷

我愛走路的人

一半在他們的鞋子裡

一半在它旁邊

我喜歡他們的小歌

即使他們看起來很愚蠢

我愛那些恐慌的人

不合邏輯的人

好吧,不是“他們應該”

那些帶著鎖鏈的人

為了不打擾我們

敲響小鈴鐺

那些不會感到羞恥的人

在最後

只有心鬆散者

因為沒有說:「把我們從最壞的情況中拯救出來並保持最好的」


You may also like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