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工作是我的夢想,我從小就希望自己的工作是可以一直閱讀、一直寫作的。我曾經也動搖過,如果我的職業和興趣重疊性很高,那我會不會哪天乏味或者崩潰?
然而至今已過了將近10年,我還是很喜歡文字也寫過五花八門的議題、各式各樣的文體,或許我越寫越隨興,但還是期待每一次和人討論後思考「這東西要怎麼寫?」我發現寫作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似乎透過不斷的想像永遠都會再激發出新的創意,從來不會因此靈感枯竭,完成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速。但可能多少對文字失去了敬畏心。的確一開始的時候很害怕自己寫出的文章出錯,我發稿前會再三確認標點符號與錯字,默念好幾次找出哪裡有不順,經過多次的編輯和潤稿才會發出一篇文章,但現在寫的文章幾乎都是一寫完就按了發布。
讀Stefan Zweig 《變形的陶醉》
《變形的陶醉》褚威格是我很喜歡的作家,他成長於富裕的猶太家庭,三十歲前就已經遊歷過世界許多國家。奢華的生活他是享受過的,同時又生於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中歐國家,顛沛流離的生活也是他體會過的,因此他的故事總帶人道主義及反戰的意味。
我應該算是個文字工作者吧?
說說在台灣做文字工作者的現實,「文字」算是我擅長的能力,以前有穩定工作時經常有文字工作的前輩——作家、記者、廣告文案,問我為什麼不開始寫部落格?或是自己在家純靠寫作賺錢?
【巴黎景點】法國不是只有巴黎聖母院
如果哪天法國人不再使用標準法語?法國法蘭西學院的失守。雨果曾是這裡的院士。他在這條路上看到貧窮女子被輕薄,警察卻無視她,聲望極高的雨果最終幫了她。而因為這個經歷讓他得到靈感寫出了舉世聞名的《悲慘世界》。
巴黎隨筆 【博物館】
巴黎博物館— 在奧塞美術館最著名的是梵谷,所有觀光客都衝著他的自畫像拍照,完全忽略高更在同一個展間;在橘園,大部分的人也都在看莫內,其實裡面也有畢卡索在西班牙時期的創作
巴黎先賢祠上寫著:「偉人們,祖國感謝您」
巴黎先賢祠(Panthéon)是我很喜歡的「景點」,和巴黎其他公墓一樣,在這裡面對的是偉人的死亡,平靜的死亡,在法國並不會把偉人神格化,每個墓都是低調莊嚴,無信仰的觀光客可能前一刻還在門外吵鬧,但一踏進先賢祠就像進入禮拜堂中的肅靜起。
法國全民辯論的由來
馬克宏13日向全民發起辯論,民眾可以通過網站留言或討論會發言等多種方式反映個人觀點。15日進行第一場、18日於南部洛特省蘇亞克小鎮進行第二場辯論,但兩場辯論參與者不是「黃背心」的民眾,而是來自全國的600位市長。
「黃背心」由民主演變為民粹,要從孟德斯鳩vs盧梭說起
法國人民無法自己直接發動公投,只好透過街頭抗爭的方式讓執政者關注到人民的痛苦,讓議會成員表達民意,以致修改政策或法規,但這次黃背心運動連續進行五個週末,人民對政府的承諾還是不滿意,因此決定要建立新的公投形式。
在巴黎,需要勞動幾小時吃一餐?
法國國民經濟支出的三分之一用於福利保護,高於歐洲任何其他國家,是全世界最慷慨的社會福利系統之一。2016年,法國在醫療保健、家庭福利和失業保險方面的支出約為7150億歐元。當然,法國人也為此承擔了歐洲最高的稅賦。
反抗者非必要性的「不理性」
1967年的“The Flowering of the Hippies”就有說到,嬉皮主要的族群是來自於美國中產階級的白種人,這讓我想到台灣所定義的憤青 — — 只要一切與「中國大陸」相關事件的人就會反抗,但是這些不滿的年輕大部分卻是無需擔憂經濟問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