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先賢祠上寫著:「偉人們,祖國感謝您」

巴黎先賢祠(Panthéon)是我很喜歡的「景點」,和巴黎其他公墓一樣,在這裡面對的是偉人的死亡,平靜的死亡,在法國並不會把偉人神格化,每個墓都是低調莊嚴,無信仰的觀光客可能前一刻還在門外吵鬧,但一踏進先賢祠就像進入禮拜堂中的肅靜起。

人們來這裡除了觀摩建築外也為了「景仰」這些對法國甚至人類文化發展有貢獻的人們。而這正是先賢祠設立的目的,也是我喜歡來此的原因。

先賢祠和大部分國家紀念愛國烈士的「先烈祠」有著完全不同的概念。先烈,通常有著悲壯的故事,他們大多是革命份子或是為國捐軀的軍人;而先賢指的是偉大的法國人,他們在各領域有所貢獻,有哲學家、文學家、科學家和藝術家。

法國文化中特別強調兼容並蓄(雖然實際並沒這麼美好),我在十八區被吉普賽人纏住時,是黑人奶奶抓著我的手脫離這場混亂,但當晚我被兩位黑人男子跟蹤,備感威脅。我和法國白人朋友抱怨此事時,他說:你來到法國就應該接受我們文化的多元性,法國人之所以愛法國是因爲各種人都能平等的生活。(他說的不完全正確,但白人通常都這麼以為)

然而,多元化,也是我喜歡先賢祠的其中一個原因。

盧梭的葬身處和他生前的死對頭伏爾泰並列於最中心的位置。其設立之初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法國人,但先賢祠內也並不只有「正統的」法國人。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和瑪利居禮(Maria Skłodowska-Curie)皆不出生於法國。前者被法國人認為是法裔瑞士人,而後者是歸化法國的波蘭人,波蘭人也稱她為國家的驕傲,雖然她能有如此傑出的貢獻和她到巴黎求學、成婚有絕對關係。

我喜歡先賢祠,但我一直對門楣上「Aux grands hommes, La patrie reconnaissante」的patrie中文翻譯為祖國有點小反感,雖然除了這兩個字外也不知道怎麼翻才好?我小時候也對自己國家感到很驕傲,雙十國慶的時候一定要看閱兵遊行,那時的光輝十月台北市旗海飄揚,看到國旗自然的愛國心⋯好像許久沒有這樣的感覺。

身為第三代的中國移民,我一直有很明確的國家認同,從來沒混亂過。但我們對於「祖國」這兩個字總是反感,好像指的不是發給我們護照的這個國家而是在對岸那個我們祖先生活過的地方。而我們又不想或不能去碰觸這個話題。

因此,我或許是嫉妒其他人能夠明確的指出祖國吧?

You may also like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