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的那種語言卻不真的明白彼此,你以優雅隱藏了慾望,我也矜持的包裝了渴望。
女性獨遊,追隨那位大家為她正名的女性科學家
但巴黎實在是一個很小的城市,即使不按照雨果、波特萊爾、沙特等等名人出現的路線,還是很容易就闖入了他們生前駐足過的咖啡廳、餐館、校園,既然很容易就踏入這些地方,不如順道了解這些地方的歷史。
原來妳也不屬於這裡|在巴黎的那場誤會
原來對她而言,巴黎是生活了80年的城市但同樣不屬於她,或許反而更接近那些不說法文的觀光客定義的巴黎,巨大的CELINE開在傷兵醫院旁。我終於明白此刻,她和我是一樣的無所適從。
《在巴黎的那場誤會》的緣由
1850 年,河堤成了人們散步之所,書販子們便開始在這裡擺設固定攤位,法文稱為「bouquinistes」。
墓園|在巴黎的那場誤會
每晚我都會做夢,有時候躺下不久便睡著,但在入睡前我已經花了數小時反覆想著你說的每一句話。快速入眠的那幾晚總讓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確定自己在睡著的狀態中是知道當晚的幸運的。
三個生詞(les trois mots)|在巴黎的那場誤會
這次見面,他們約在巴黎十二區的文森森林公園,地鐵在女孩抵達目的地前三站因為某些事故停擺了,她下車詢問站務人員需要等多久時間?得到在巴黎一如往常的無奈回應:「我也不知道,視情況!」。
重逢的味道|在巴黎的那場誤會
這是現實還是夢境?女人和男人並肩走在路上,他們保持著一種距離但又共撐一把雨傘,她已經不記得那是在巴黎哪一區了。或許喝過酒的記憶力有點衰退,而其他感官卻異常明顯,她能聞到他身上的味道,混著體香、香水、煙及剛剛喝的酒……
《在一起就好》(Ensemble, c’est tout):小人物在城市奮鬥的現實
《在一起就好》中三人的友誼成形與發展超乎常理卻又讓讀者認同,在世界任何一個都市生活的人都可能因為孤單無援而關注另一個寂寞人。
夢境,在巴黎
我在巴黎最早的夢,不是我的,是媽媽的。那年我才八歲,媽媽夢見看起來像20~30歲的我成為一名流浪漢,在巴黎的某個地鐵站。她說在夢裡看到我蹲在那裡,自然就知道那是我,她走過去喊了我的名字,我只是緩緩地抬起頭看著她,沒有說話。
全世界都在看《Emily in Paris》看的是什麼
網路上對於該影集的評價很兩極,但我其實沒有去看別人的評論,就針對自己略懂巴黎、和巴黎人交往過還有些巴黎朋友的經驗來說說《Emily in Paris》,或許內容和很多人有雷同,因為該片確實有許多明顯的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