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女性主義和「#MeToo」運動時多數人會提到英美與法國對男性帶有性暗示、挑逗、騷擾 […]
佛蘭索瓦・波娃,不只是西蒙的母親
大多數人看到「佛蘭索瓦・波娃」時大概會想到她與名人「西蒙・波娃」有關係,可能會說她是一位女性主義者、哲學家的母親——這是一個母親的名字,卻鮮少人會提起她也是一名人物
《當女孩成為貨幣》:「女孩」和其他女性的差異
讀了《當女孩成為貨幣》我才知道原來在奢華夜場生活中有一群人是無關於性交易的「女孩」。她們擁有趨近於名模的外型(經常就是名模) 是一種高級的存在
《乘風破浪》觀察:一百年前有了香奈兒NO.5,現在該討論女性獨立嗎?
從陸綜《乘風破浪》中的觀察,再談法國女人的細膩是了解戲劇、電影和文學所產生的思想,所以坊間那些說「如何成為法國女人」的書基本上都沒有參考的必要。
西蒙波娃給我的啟示
正當我在幾個主題中選擇該寫什麼,想到專欄的名稱是跟著我的散文創作來的,而最初是為了向西蒙波娃的《在莫斯科的那場誤會》*致敬取用了「那場誤會」這四個字,她曾說過「如果你活夠久,就會發現每個勝利都將變成失敗。」
愛的永恆是詛咒,自從夏娃慫恿亞當吃了善惡果
我認知中,一直認為愛具備永恆的價值,是在靈魂之上的情感;婚姻是屬於肉體的,那是有期限的法律約定,期限可能是自然或非自然,多數人們會為了尊重此社會制度而連繫著婚姻,但並非所有婚姻皆建立於愛之上。
《創造安娜》:我們缺的是一個英雄的故事
起初會注意到安娜的詐騙故事是兩年多前看到朋友轉發她出庭的照片,她最後的掙扎看似很可悲或可笑,但我相信對許多人而言有能力和她營造出的形象比起自由更加重要,那種維護聲譽的想法也是對於英雄主義的癡迷吧!
女性獨遊,追隨那位大家為她正名的女性科學家
但巴黎實在是一個很小的城市,即使不按照雨果、波特萊爾、沙特等等名人出現的路線,還是很容易就闖入了他們生前駐足過的咖啡廳、餐館、校園,既然很容易就踏入這些地方,不如順道了解這些地方的歷史。
並非女性主義:我心中自由的女性
或許我心中自由的女性就像是我之前寫的〈我想永遠成為莎岡,忠於自己的活著〉中的法國作家弗朗索瓦絲·莎岡(Françoise Sagan)。
《重返查令十字路84號》:二十年後海蓮終於來到了倫敦
有陣子喜歡寫關於女作家的文章,其實我對海蓮漢芙並不了解,也只讀過她的《查令十字路84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