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文字動心的時刻

person holding blue ballpoint pen writing in notebook

我對於人的好奇心一直是存在的,但在大多數的時刻,那源於「對他的文字」先產生好奇,才開始想要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人?」但通常被吸引的並非文字本身,而是寫作者的視野所見。

Continue Reading

巴黎人很優雅嗎?

grayscale photo of chairs

我不是個巴黎通,一開始《在巴黎的那場誤會》系列是想寫我看到的巴黎和曾經以為的巴黎——多半是媒體上所看到的差距。海明威離開巴黎之後曾表示後悔自己在「還在巴黎的時候就寫巴黎」,很多事情是離開後才看清楚的,我的想法也大概是如此,那時還不理解自己的故鄉與生活真實面,很難寫出真正的觀察。

Continue Reading

該死的,有趣的

panoramic view of city of paris

《巴黎評論》問海明威創作的故事是否都有所本?是否以自己所知的事實加以發揮?海明威不奈煩了,他說,一個好的作家如果無法虛構還是好的嗎?相同問題他們也問卡波提,而他說虛構的故事人們都總以為是真的,反而是以真實為藍本的《冷血》起初並沒有被大眾注意到是紀實文學。

Continue Reading

【週末歌曲介紹】極其俗氣的巴黎歌單

這是一個極其俗氣的法國歌單,音樂串流平台上總有著和巴黎相關的許多paylist,重複率極高的「法語香頌」——其實就是「法語歌」的法文,播放的歌幾乎和我小時候有一組「金革唱片」出的世界民歌組中的法國歌專輯如出一徹,其通俗程度可以想成是1930老上海的那些國語歌曲〈玫瑰玫瑰我愛你〉、〈夜上海〉、〈夜來香〉⋯⋯你問上海年輕人還聽這些歌嗎?

Continue Reading

那一晚

我們問了彼此愚蠢的問題,總算是笑了,感到鬆口氣才終於放下警戒。先前壓著一口氣很難受,不知道如何再次與對方說話,是否要回到以前說話的方式?我們不習慣對彼此保持距離,假裝如此不熟悉,可是更害怕回到先前的熟悉感會再次沉淪於彼此。

Continue Reading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