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人的好奇心一直是存在的,但在大多數的時刻,那源於「對他的文字」先產生好奇,才開始想要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人?」但通常被吸引的並非文字本身,而是寫作者的視野所見。
公園裡有的是烏鴉
不確定這個敘述是不是正確的,但我記得那天在巴黎十八區的一處不知名的公園中看到一群黑色的禽類,應該是烏鴉吧?對了,無法確定這是真或假是我偶爾會把幻想、夢境和事實混淆,過了幾年後就無法記得。
我去過巴黎右岸
右岸有什麼?右岸有奢侈品牌、高級夜店還有銀行家⋯⋯有華爾街之狼的即視感?但那可能是挑最極端的部份說,行走時好像不會意識到「我現在在左岸或右岸」!
巴黎人很優雅嗎?
我不是個巴黎通,一開始《在巴黎的那場誤會》系列是想寫我看到的巴黎和曾經以為的巴黎——多半是媒體上所看到的差距。海明威離開巴黎之後曾表示後悔自己在「還在巴黎的時候就寫巴黎」,很多事情是離開後才看清楚的,我的想法也大概是如此,那時還不理解自己的故鄉與生活真實面,很難寫出真正的觀察。
不投票和巴爾札克有什麼關係?
在兩世紀以前,社會中的本質已如此敗壞,讀者們在文學作品中讀到了黑暗的現實,並從中思考自己所處的社會是否更加進步,或者這些早已成為陋習?我也明白讀書人可能不願意投票的心態了。
該死的,有趣的
《巴黎評論》問海明威創作的故事是否都有所本?是否以自己所知的事實加以發揮?海明威不奈煩了,他說,一個好的作家如果無法虛構還是好的嗎?相同問題他們也問卡波提,而他說虛構的故事人們都總以為是真的,反而是以真實為藍本的《冷血》起初並沒有被大眾注意到是紀實文學。
【週末歌曲介紹】極其俗氣的巴黎歌單
這是一個極其俗氣的法國歌單,音樂串流平台上總有著和巴黎相關的許多paylist,重複率極高的「法語香頌」——其實就是「法語歌」的法文,播放的歌幾乎和我小時候有一組「金革唱片」出的世界民歌組中的法國歌專輯如出一徹,其通俗程度可以想成是1930老上海的那些國語歌曲〈玫瑰玫瑰我愛你〉、〈夜上海〉、〈夜來香〉⋯⋯你問上海年輕人還聽這些歌嗎?
電車、錯誤|在巴黎的那場誤會
與你邂逅後的幾天,我也去了瑞士伯恩(Bern)。那裡是瑞士的首都還有世界文化遺產,估計我是為了老城區的時鐘塔,但我一點也記不起那裡的景色。
推薦巴黎值得住宿的飯店
到巴黎無需著到四星級飯店
那一晚
我們問了彼此愚蠢的問題,總算是笑了,感到鬆口氣才終於放下警戒。先前壓著一口氣很難受,不知道如何再次與對方說話,是否要回到以前說話的方式?我們不習慣對彼此保持距離,假裝如此不熟悉,可是更害怕回到先前的熟悉感會再次沉淪於彼此。